孕期腹泻可能由激素变化、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激素变化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减缓胃肠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可能引发腹泻。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食欲不振、腹胀等表现。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馒头,避免高脂饮食刺激肠道。
2、饮食不当食用生冷、变质或过敏食物可能刺激孕妇敏感肠道。孕期免疫系统变化使食物不耐受概率增加,常见于乳制品、海鲜等摄入后。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暂停可疑食物,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3、胃肠功能紊乱子宫增大压迫肠道可能改变排便规律,部分孕妇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种情况可通过腹部按摩、适量运动促进蠕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
4、感染性肠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可能引发急性腹泻,常伴发热、腹痛。需就医进行粪便检测,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
5、肠道菌群失衡孕期抗生素使用或压力可能导致益生菌减少,引发腹泻。可遵医嘱补充乳酸菌素片、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日常可食用无糖酸奶、发酵食品帮助菌群恢复。
孕期腹泻期间需保持充足饮水,每日至少1500毫升温水,可少量多次饮用补液盐溶液。饮食选择低渣低纤维的香蕉、苹果泥、软面条等,避免粗粮、豆类等产气食物。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水样便、血便或胎动异常,应立即产科就诊。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冰箱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