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屑多可通过调整洗护习惯、使用药物洗剂、改善饮食、减少刺激、调节作息等方式缓解。头皮屑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
1、调整洗护习惯选择温和的弱酸性洗发水,避免含硅油或强清洁成分的产品。水温控制在37℃左右,洗头时用指腹轻柔按摩头皮,避免指甲抓挠。洗发频率根据出油情况调整,一般隔天一次为宜。过度清洁会破坏头皮屏障,加重干燥脱屑。
2、使用药物洗剂酮康唑洗剂可抑制马拉色菌繁殖,二硫化硒洗剂能调节角质代谢,吡啶硫酮锌洗剂具有抗炎抑菌作用。这些药物洗剂每周使用2-3次,需在头皮停留5分钟再冲洗。顽固性头皮屑可遵医嘱联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
3、改善饮食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绿叶蔬菜,补充锌元素的海产品、坚果。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辛辣刺激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摄入亚麻籽油、深海鱼油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
4、减少刺激避免频繁染烫头发,减少发胶等化学产品使用。外出时戴透气帽子防护紫外线与粉尘。枕巾每周更换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梳子等物品。吹风机温度不宜过高,保持15厘米以上距离吹发。
5、调节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熬夜。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控制情绪波动。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头皮汗液。冬季注意头部保暖,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
持续严重的头皮屑伴随红斑、渗液或脱发时,需排查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日常可多用木梳按摩头皮,选择纯棉透气寝具,避免过度使用去屑产品导致依赖。保持规律生活作息与平和心态对头皮健康尤为重要,症状无改善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
夏季预防中暑可通过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穿着透气衣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饮食及及时降温等方式实现。中暑主要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热射病等并发症。
1、水分摄入每日饮水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高温作业或运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水分。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饮水量。老年人及儿童对缺水敏感,家长应定时提醒饮水。
2、衣物选择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散热。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可减少头部受热,户外活动时可使用湿毛巾敷颈部。避免穿着化纤类紧身衣物,这类材质会阻碍汗液蒸发。婴幼儿衣物需选择A类纯棉材质,家长需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3、避开高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选择阴凉处行走,使用遮阳伞等防护。密闭车厢内温度可在30分钟内升至50度,切勿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应实行轮班制,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
4、饮食调节多食用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适量吃些苦瓜、绿豆等清热食材。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减少代谢产热。可饮用淡盐水、菊花茶等防暑饮品,但糖尿病患者须控制含糖饮料。高温环境下蛋白质需求增加,可适当补充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
5、快速降温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但禁止服用退热药物。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重度中暑表现,需立即就医。家中可备置冰袋、退热贴等应急降温物品。
预防中暑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夏季应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疲劳。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适当进行游泳、早晚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耐热能力。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发现他人中暑时,应迅速将其移至通风处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