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阻滞怎么回事

1.06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痰湿阻滞可能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志失调、外感湿邪、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

长期食用肥甘厚味、生冷油腻的食物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使水湿停聚形成痰湿。这类人群常伴有舌苔厚腻、口中黏腻、食欲不振等症状。日常需减少甜食、油炸食品及乳制品摄入,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若症状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颗粒、香砂六君丸等健脾化湿中成药。

2、缺乏运动

久坐少动会减弱阳气运行,影响水液代谢,导致痰湿内生。典型表现包括身体困重、下肢浮肿、排便黏滞等。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快走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以促进气血流通。运动后配合拍打胆经、脾经等经络穴位效果更佳。

3、情志失调

长期抑郁焦虑会引发肝气郁结,进而横逆犯脾,形成肝郁脾虚型痰湿。患者多见胸闷胁胀、咽喉异物感、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疏解压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疏肝健脾类药物。

4、外感湿邪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后,外湿侵入人体与内湿相合,可表现为头重如裹、关节酸痛、皮肤湿疹等。居住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阴雨天气可饮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祛湿解表,关节不适者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5、脾胃虚弱

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导致的脾胃阳虚,会使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运化,形成痰湿积聚。这类人群常见大便溏薄、畏寒肢冷、晨起痰多等症状。治疗需温补脾阳,可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方剂,日常可食用生姜、山药等温性食物。

痰湿体质者需长期坚持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常食白萝卜、冬瓜、鲫鱼等化痰利湿食材,忌食糯米、肥肉等滋腻之物。适当进行导引、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机升降。若出现持续咳嗽痰多、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慢性支气管炎、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避免盲目服用祛湿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