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如何治疗

4803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通过保守观察、药物治疗、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方式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与头部外伤、凝血功能障碍、脑萎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认知障碍等症状。

1、保守观察

对于血肿体积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采取定期影像学复查和临床观察。医生会建议每2-4周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监测血肿是否自行吸收。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碰撞,同时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2、药物治疗

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或手术高风险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通过抗炎作用促进血肿吸收,氨甲环酸片能改善凝血功能,甘露醇注射液可缓解颅内高压症状。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指标和肾功能,若症状加重或血肿扩大需考虑手术干预。

3、钻孔引流术

在局部麻醉下于颅骨钻孔置入引流管,适用于中等体积血肿。手术时间约30-60分钟,术后需保持头低位促进残余血肿排出。常见并发症包括气颅、感染等,术后24-48小时需复查头颅CT确认引流效果。多数患者术后3-5天可拔除引流管。

4、开颅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血肿机化或反复复发病例。通过骨瓣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包膜,手术时间约2-3小时。术后需监测颅内压和神经功能,可能出现癫痫、脑水肿等并发症。对于双侧血肿患者建议分期手术,两次手术间隔至少1周以上。

5、康复治疗

术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者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可改善肢体肌力,认知训练有助于恢复记忆力,语言治疗针对失语症状。康复周期通常持续3-6个月,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脑功能恢复。老年患者需加强防跌倒护理和营养支持。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恢复期避免吸烟饮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内避免潜水、高空作业等可能引起颅内压波动的活动,定期神经外科随访复查头颅CT。若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意识变化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