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合并脉管炎可通过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微循环、疼痛管理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脉管炎通常由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局部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异常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严格监测并维持空腹血糖在合理范围,避免血糖波动加重血管炎症。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时需遵医嘱调整剂量。合并脉管炎时可能出现足部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症状,需每日检查下肢是否有破溃。
若存在溃疡合并感染,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适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混合感染有效。感染控制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观察是否有发热、红肿加重等全身症状。
口服贝前列素钠片可扩张血管,盐酸沙格雷酯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配合每日30分钟低强度步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下肢间歇性跛行患者需记录无痛行走距离,作为疗效评估指标。
轻中度疼痛可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严重缺血性疼痛需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夜间抬高患肢15-20厘米减轻静息痛,避免使用电热毯等直接热源。疼痛区域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脱屑,须保持清洁干燥。
血管造影显示严重狭窄时需行球囊扩张术,坏疽患者可能需截趾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伤口换药时观察缝线周围是否有渗液或异常分泌物。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宽松鞋具,每日用37℃以下温水清洗足部后完全擦干,尤其注意趾缝干燥。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每周进行3次非负重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足部皲裂或水疱须立即处理。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加速脉管炎进展,需内分泌科与血管外科联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