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龋齿可能由细菌感染、饮食因素、口腔卫生不良、牙齿结构异常、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使用含氟牙膏、窝沟封闭、补牙修复等方式治疗。
龋齿通常与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群有关。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类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患者可能出现牙面黑斑、冷热敏感等症状。治疗需通过机械清除菌斑,配合使用氟化钠含漱液、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制剂,严重者需采用复合树脂填充修复。
频繁摄入高糖饮食或酸性饮料会加速龋齿发展。糖类物质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底物,碳酸饮料则直接腐蚀牙釉质。典型表现为牙齿表面白垩色改变或龋洞形成。建议减少进食频率,食用后及时漱口,可选用木糖醇口香糖帮助清洁,必要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充填。
刷牙方法不当或未使用牙线清洁邻面,易造成菌斑堆积。长期积累的软垢会矿化成牙结石,加剧牙龈退缩和根面龋。常见症状包括牙缝变黑、牙龈出血等。应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间隙刷清洁,定期接受超声波洁治,早期龋损可应用氟保护漆处理。
釉质发育不全或深窝沟等解剖缺陷会增加患龋风险。这类牙齿表面存在微小裂隙,更易滞留食物和细菌。临床可见窝沟着色或釉质缺损。预防性措施包括儿童期进行窝沟封闭,成人可选择渗透树脂技术修复,重度缺损需全冠修复。
干燥综合征或头颈部放疗后唾液量下降,会减弱口腔自洁作用。唾液缺乏导致再矿化能力降低,常见舌侧龋或根面多发龋。表现为口腔黏膜干燥、猖獗性龋齿。可使用人工唾液喷雾缓解,夜间佩戴含氟托盘,严重者需全口义齿修复。
预防龋齿需建立每日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饭后使用牙线的习惯,限制餐间零食摄入,特别是黏性甜食。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儿童及高危人群可定期涂氟。发现牙齿变色或敏感时应尽早就诊,避免龋坏深入牙髓。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更需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