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是脑积水的两种主要类型,区别在于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发生部位不同。交通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所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障碍或静脉窦压力增高导致脑脊液回流受阻,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梗阻性脑积水则是脑室系统或导水管等部位发生机械性阻塞,使脑脊液无法正常流动,多见于肿瘤压迫、先天性畸形等情况。
交通性脑积水在CT或MRI上表现为全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张,第四脑室也明显扩大。梗阻性脑积水则表现为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扩张,阻塞部位以下脑室正常或缩小,如中脑导水管阻塞时可见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
两种类型都可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交通性脑积水可能进展较缓慢,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症状往往更急剧。部分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可出现特定定位体征,如导水管阻塞可能伴随Parinaud综合征。
交通性脑积水主要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梗阻性脑积水除分流手术外,还可根据病因选择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等解除梗阻的治疗。对于导水管狭窄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是首选方案。
及时治疗的梗阻性脑积水预后通常较好,特别是病因可完全解除者。交通性脑积水往往需要终身携带分流管,可能面临分流管感染、堵塞等并发症风险。两种类型若未及时治疗,均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脑积水患者需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注意观察头痛、呕吐等症状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要遵医嘱按时复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警惕发热等感染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