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脐炎需注意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观察红肿渗液情况、及时就医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脐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每日用75%医用酒精或碘伏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螺旋消毒,保持脐带残端及周围皮肤干燥。避免使用爽身粉或油性护肤品覆盖脐部,穿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脐带脱落前禁止盆浴,擦浴时需避开脐部区域。
接触婴儿前需彻底洗手,避免多人触碰脐部。尿布上缘需反折至脐部下方,防止尿液污染。若发现脐部被粪便污染,应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消毒。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防止细菌通过接触传播。
每日检查脐部是否出现皮肤发红扩散、黄色脓液、血性分泌物或异味。测量红肿范围直径,若超过2厘米或伴有发热、拒奶需紧急处理。记录渗液颜色与量,透明浆液性渗出多为初期感染,黄绿色脓液提示细菌繁殖活跃。
出现持续发热、脐周皮肤发硬、哭闹不安时,需进行血常规和分泌物培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若形成脐部脓肿,可能需切开引流处理。
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败血症、腹膜炎或门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避免使用紫药水等遮盖性药物,影响病情判断。痊愈后仍需持续观察1周,复发感染需排查免疫缺陷可能。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护理期间保持室温26-28℃,湿度50%-60%促进创面干燥。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母亲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痊愈后2周内避免预防接种,定期随访至脐部完全上皮化。注意与尿布疹、脐茸等疾病鉴别,出现异常哭闹、腹胀需排除肠梗阻等继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