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宝宝晚上鼻塞白天正常可能与生理性鼻黏膜肿胀、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鼻腔异物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姿、清洁鼻腔、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夜间平躺时鼻腔血流增加可能导致黏膜轻微肿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鼻塞,无分泌物。家长可抬高宝宝床头30度,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洁鼻腔。避免干燥环境,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引发鼻黏膜炎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夜间鼻塞加重。家长需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面料。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严重时需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病毒感染可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多,夜间体位改变导致鼻塞明显。可能伴随低热、咳嗽等症状。家长可用吸鼻器清除分泌物,遵医嘱使用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若持续3天以上需排查细菌感染,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腺样体增生,阻塞后鼻孔。特征性表现为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和反复中耳炎。需通过鼻咽镜确诊,轻度肥大可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重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
幼儿可能将小物件塞入鼻腔导致单侧持续性鼻塞,可能伴恶臭脓涕。家长发现后应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掏取。医生会使用前鼻镜取出异物,必要时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剂预防感染。
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毛巾敷鼻梁促进血液循环,哺乳期婴儿可增加竖抱时间。保持卧室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每周暴晒毛绒玩具。若鼻塞伴随呼吸困难、持续哭闹或发热超过38.5度,需立即儿科就诊。记录鼻塞发作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避免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