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吃完饭就肚子疼拉肚子不一定是肠癌,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肠癌通常伴随体重下降、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饮食不当是常见诱因,如进食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痉挛性疼痛和腹泻。症状多为暂时性,调整饮食后多可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多见于压力大或作息不规律人群,表现为餐后腹部隐痛伴排便次数增多,热敷腹部或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有助于改善。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在进食后出现脐周绞痛,排便后疼痛减轻,大便多呈稀糊状。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配合蒙脱石散止泻。慢性肠炎患者除腹痛腹泻外,可能伴有黏液便或低热,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和诺氟沙星胶囊。
食物过敏如乳糖不耐受者,进食乳制品后会出现腹胀、水样泻,可通过氢呼气试验检测。肠癌引起的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贫血、肠梗阻等表现。结肠镜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能直观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
若症状反复发作超过两周,或伴随消瘦、夜间痛醒、血便等警示症状,需尽快消化内科就诊。日常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避免已知诱发食物,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急性发作期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