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产后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分娩并发症、睡眠剥夺等原因有关。产后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易怒、自责无助、睡眠障碍等症状。
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影响情绪调节。这类产妇需要加强产前心理评估,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这种剧烈的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部分产妇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角色转换困难、育儿压力、夫妻关系紧张等心理社会压力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缺乏社会支持的产妇风险更高。建议家人多给予情感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可配合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难产、产后出血等分娩并发症可能导致身体创伤和心理应激。这类产妇需要更长的身体恢复期,可能增加抑郁风险。医疗团队应加强产后随访,必要时使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干预。
新生儿照护导致的睡眠碎片化和睡眠不足会加重情绪问题。长期睡眠剥夺可能影响前额叶皮层功能,降低情绪调节能力。建议家人分担育儿责任,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改善睡眠。
产后抑郁症需要综合干预,除药物治疗外,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帮助产妇获得充足休息。鼓励参加产后康复活动,建立妈妈互助小组。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念头,需立即就医。定期产后随访对早期识别和干预产后抑郁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