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可通过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定期随访、氧疗支持、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先天性肺动静脉瘘通常由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对于局限性或症状明显的肺动静脉瘘,手术切除是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开胸或胸腔镜手术直接切除畸形血管团,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和预防栓塞并发症。术后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影像学复查。
经导管介入栓塞适用于多发性或位置较深的瘘管。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将弹簧圈或栓塞剂注入异常血管使其闭塞。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操作,术后需警惕再通可能。
无症状的小型瘘管可暂不处理,但需每6-12个月进行胸部CT和血气分析监测。重点观察有无活动后气促加重、咯血等新发症状,以及瘘管是否增大。
存在明显低氧血症的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活动时可采用便携式氧气瓶,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呼吸困难。
患者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在进行牙科操作或侵入性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患者应避免潜水、高空飞行等可能加重缺氧的活动,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需保证充足铁质和维生素摄入,预防贫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肺功能,出现咯血、胸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家长应帮助儿童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症状变化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