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臂丛神经痛可通过中医针灸治疗缓解症状,常用穴位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阿是穴等。臂丛神经痛可能与外伤、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肩臂放射性疼痛、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肩髃穴位于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针刺该穴位有助于疏通手阳明大肠经气血,缓解肩臂疼痛和活动受限。针灸时可配合提插捻转手法增强刺激,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或劳损引起的臂丛神经痛效果较好。治疗期间需避免患侧肩部受凉,可配合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针刺该穴位能改善上肢气血运行,减轻神经根压迫导致的放射性疼痛。对于颈椎病引发的臂丛神经痛,可配合风池、天柱等颈部穴位协同治疗。针灸后应注意保持穴位清洁,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偏食指侧,是治疗上肢疾患的要穴。针刺该穴位具有镇静止痛作用,能缓解臂丛神经分布区的麻木刺痛感。对于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可配合极泉、缺盆等穴位松解胸锁乳突肌痉挛。治疗期间建议患者避免提重物或过度使用患肢。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针刺该穴位可调节三焦气机,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代谢因素引起的臂丛神经痛。可配合电针治疗增强镇痛效果,但心脏起搏器患者禁用。
阿是穴即压痛点取穴法,在臂丛神经走行区域寻找明显压痛点进行针刺。这种局部取穴方式能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缓解神经水肿和炎症反应。对于外伤后臂丛神经损伤,可配合刺络拔罐祛瘀通络。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和肌力恢复情况。
中医针灸治疗臂丛神经痛需根据具体病因辨证选穴,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急性期可每日治疗1次,慢性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不良姿势,注意肩颈部保暖。若出现进行性肌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脊髓病变。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帮助恢复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