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甜蜜素作为人工甜味剂,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主要包括影响糖代谢、增加肝肾负担、干扰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过敏反应及潜在致癌风险。甜蜜素化学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常用于食品加工中替代蔗糖。
长期过量摄入甜蜜素可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调节异常。动物实验显示其可能通过改变肠道激素分泌影响葡萄糖代谢,但人类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加重代谢紊乱。
甜蜜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每日摄入量超过每公斤体重11毫克时,可能加重肝肾解毒负担。肝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代谢延缓,肾功能不全者排泄效率下降,长期积累可能损伤器官功能。
甜蜜素可能抑制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生长,促进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增殖。这种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
部分人群对甜蜜素中磺胺基团敏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用并就医。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接触含甜蜜素食品。
动物实验发现超高剂量甜蜜素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3类致癌物尚未明确对人类致癌。我国规定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每千克0.65克,正常饮食不会达到危险剂量。
建议控制加工食品摄入量,优先选择天然甜味食物如水果。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含甜蜜素产品。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肝肾疾病患者更需谨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代谢人工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