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宝宝发育迟缓的表现主要有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认知发育迟缓、社交能力发育迟缓和体格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早产、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评估。
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抬头、翻身、坐立、爬行、行走等大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或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发育延迟。可能与脑瘫、肌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家长可在家中进行被动操训练,使用抓握玩具锻炼手部功能。
语言发育迟缓表现为不会发出咿呀声、词汇量少于同龄人、无法组织简单句子等情况。可能与听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需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家长需多与宝宝对话,使用布书、发声玩具等刺激语言发育。
认知发育迟缓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需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家长可通过积木、拼图等游戏帮助宝宝建立逻辑思维。
社交能力发育迟缓表现为回避眼神接触、不回应姓名呼叫、缺乏共同注意力等。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需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家长应多带宝宝参与亲子互动游戏,创造社交机会。
体格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头围偏小等。可能与慢性疾病、生长激素缺乏有关,需排查内分泌疾病。家长需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变化。
家长发现宝宝存在发育迟缓表现时,应记录具体症状并尽早就医。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保护限制宝宝活动。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自行使用营养补充剂或药物,所有干预措施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和适龄的游戏互动,有助于刺激宝宝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