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幽门螺杆菌症是指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贫血。确诊需依赖碳13/14呼气试验、胃镜活检或粪便抗原检测,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尿素酶中和胃酸,在胃黏膜定植并破坏黏液层。其产生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和空泡毒素可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导致黏膜炎症。感染初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长期未治疗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
早期常见餐后上腹隐痛或灼烧感,伴随食欲减退和早饱感。部分患者出现夜间痛醒、空腹疼痛等十二指肠溃疡特征,严重者可有呕血或柏油样便。儿童感染可能仅表现为生长迟缓或缺铁性贫血,家长需关注孩子反复腹痛及饮食习惯变化。
非侵入性检测首选碳13尿素呼气试验,准确性较高且无辐射风险。胃镜检查可直观观察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还能评估炎症程度和癌变风险。血清抗体检测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不适合疗效评估。
标准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克拉霉素片,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囊。耐药菌株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治疗结束后4周需复查确认根除。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家庭内实行分餐制可降低交叉感染概率,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定期消毒餐具、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阻断传播。高风险人群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进行筛查,根除治疗后需注意饮食卫生以防再感染。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蔬菜水果充分洗净。治疗后应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