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吐白沫打呼噜

2.39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孩子睡觉吐白沫打呼噜可能与睡眠姿势不当、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癫痫发作、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睡眠姿势不当

孩子睡觉时若头部过度后仰或趴睡,可能导致唾液积聚在口腔形成白沫,同时压迫气道引发打呼噜。家长需调整孩子睡姿为侧卧位,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弯曲。观察是否伴随呼吸暂停或频繁翻身,若无改善需排查其他原因。

2、呼吸道感染

感冒或扁桃体炎可能导致咽喉肿胀、分泌物增多,出现打呼噜伴口腔白沫。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需监测体温,保持室内湿度,遵医嘱使用小儿氨溴索口服溶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若出现呼吸急促应及时就医。

3、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增生会阻塞鼻咽部气道,引起持续性打呼噜,睡眠中因张口呼吸导致唾液干燥成沫。常伴有听力下降或反复中耳炎。需耳鼻喉科检查确诊,轻度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重度可能需腺样体切除术。

4、癫痫发作

部分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口吐白沫、肢体抽搐伴喉肌痉挛性鼾声。家长需记录发作持续时间,避免强行约束孩子,清除周围危险物品。确诊需脑电图检查,治疗常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糖浆、奥卡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

5、胃食管反流

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可能引发保护性唾液分泌增多和气道狭窄。建议睡前2小时禁食,抬高床头30度,遵医嘱使用磷酸铝凝胶、小儿醒脾养儿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

家长应保持孩子卧室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过敏原。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或饮食过饱,建立规律作息。若症状反复出现或伴随意识障碍、面色青紫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可记录睡眠情况视频供医生参考,切勿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