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6.37万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部外侧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足部内翻扭伤或直接外力撞击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骨折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淤血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制动固定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患肢负重活动,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包括踝关节,保持足部中立位。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过早拆除固定装置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

2、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伤药片促进肿胀消退。严重疼痛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但需注意药物依赖风险。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3、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拆除固定装置后采用超声波治疗帮助软组织修复,配合中药熏蒸改善关节活动度。治疗过程中需避免过早负重,物理治疗频次为每周3-5次。

4、康复训练

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主动训练,2周后增加弹力带抗阻练习。6周后开始单腿站立平衡训练,使用平衡垫改善本体感觉。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训练总时长控制在30-40分钟。

5、手术治疗

对于明显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术后2周拆线,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可考虑早期手术干预。手术并发症包括内固定物松动、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骨折愈合期间建议保持高钙饮食,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康复期行走时可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减轻局部压力。戒烟限酒有助于骨折愈合,避免摄入影响骨代谢的浓茶和碳酸饮料。定期复查至骨折线完全消失,通常需要8-12周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若出现固定松动、皮肤发紫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