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瑾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整形外科
人特别瘦可能由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过度消瘦可能与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代谢异常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特征基础代谢率较高,体型偏瘦但无其他异常表现。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干预,建议通过均衡饮食搭配适量力量训练帮助增肌。日常可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避免过度依赖高糖高脂食物增重。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早饱等症状,影响营养吸收。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伴排便异常。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胃肠功能,严重者需完善胃镜检查。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代谢,表现为多食消瘦、心悸手抖等症状。可能与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结节有关。确诊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常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控制激素水平,同时限制含碘食物摄入。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缺乏,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脂肪分解增加,出现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需监测血糖并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配合低升糖指数饮食管理。
某些癌症如淋巴瘤、胃癌等会引发恶病质状态,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导致进行性消瘦。可能伴随长期低热、淋巴结肿大等体征。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案。
长期消瘦人群应记录每日饮食热量及体重变化,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避免空腹摄入刺激性食物。每周进行3-5次抗阻训练促进肌肉合成,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若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标准体重10%,或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需立即完善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