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视网膜脱落可通过手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视网膜脱落通常由高度近视、眼部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变性、家族遗传等原因引起。
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轴长增加,视网膜变薄,容易发生脱离。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减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2、眼部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穿透性损伤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参与高风险活动,如拳击、篮球等。一旦发生外伤,需及时就医检查。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进行激光治疗或抗VEGF药物注射。
4、玻璃体变性: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可能发生液化或后脱离,牵拉视网膜导致脱离。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过度用眼,保持眼部卫生,必要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5、家族遗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相关病变。
视网膜脱落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如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日常生活中应注重眼部健康,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同时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进行眼部放松运动,如远眺、眼保健操等。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是预防视网膜脱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