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胃息肉通常由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遗传因素、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长期受损,形成息肉。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息肉。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息肉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或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铋剂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息肉复发的风险。
3、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形成息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息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息肉的发生风险。
5、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形成息肉。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食物,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可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消化,减少胃黏膜刺激。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促进健康。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胃息肉,是预防和治疗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