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防治小儿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培养排便习惯、增加活动量、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小儿便秘通常由饮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过少、肠道功能紊乱、心理因素、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南瓜、红薯、西兰花等,促进肠道蠕动。适量添加亚麻籽油或核桃油润滑肠道,减少精加工食品摄入。婴幼儿可尝试添加西梅泥、火龙果等天然通便辅食,学龄儿童每日需保证300-500克蔬菜摄入。
建立每日固定排便时间,早餐后30分钟内最佳。使用儿童专用坐便器保持双脚踏地姿势,每次如厕不超过10分钟。可通过游戏奖励机制强化行为训练,避免因疼痛恐惧导致排便抗拒。
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运动,如爬行、跳跃、骑车等增强腹肌力量。睡前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每次5-10分钟促进肠蠕动。避免久坐不动,每活动30分钟建议起身走动。
选择儿童专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微生态。持续补充2-4周可改善肠道蠕动功能,配合低聚果糖等益生元效果更佳。
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药,短期应用开塞露缓解急性症状。禁止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合并肛裂需配合红霉素软膏治疗。
预防小儿便秘需建立科学喂养模式,6月龄以上婴儿每日饮水量应达体重每公斤50毫升,学龄前儿童每日保证600-800毫升白开水。避免过量喂养高蛋白食物,注意观察排便频率与性状变化。持续便秘超过2周或伴随腹痛呕吐需及时就医排查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配合小儿推拿手法辅助调理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