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整形美容外科
自体脂肪填充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适用于面部凹陷填充、丰胸等需求,具有相容性好、排斥反应低的优势,但存在吸收率不稳定、需多次手术的局限性。
自体脂肪来源于自身组织,移植后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填充材料。脂肪细胞存活后能长期维持形态,触感自然柔软,适合用于面部太阳穴、泪沟等精细部位填充。术后护理需避免局部压迫,防止脂肪移位。
抽取脂肪的部位如腰腹、大腿可实现局部瘦身,同时将脂肪移植到需要填充的区域达到塑形目的。但脂肪存活率受个体代谢影响较大,部分人群可能出现30-50%的吸收率,需通过2-3次手术补充移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术后需经历3-6个月稳定期,早期可能出现肿胀、淤青等反应。移植的脂肪需要重新建立血供,过度运动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脂肪坏死,形成硬结或钙化灶。术后需穿戴塑身衣,并避免高温环境。
体型消瘦者脂肪来源不足,不适合大面积填充。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风险增高。吸烟会显著降低脂肪存活率,术前需戒烟至少一个月。瘢痕体质者可能遗留明显抽脂痕迹。
脂肪填充后可能随年龄增长出现体积流失,需定期评估补充。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脂肪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可降低手术风险,术前需通过影像评估移植区域的血管分布。
术后三个月内应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脂肪移位。定期随访观察脂肪存活情况,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需及时就医。保持稳定体重有助于维持填充效果,短期内体重波动超过10%可能影响脂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