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手上长湿疹可能与遗传因素、接触性过敏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微生物感染、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湿疹具有遗传倾向,若父母有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疾病史,子女出现湿疹的概率较高。这类患者通常伴有皮肤干燥、瘙痒反复发作等症状。治疗需加强保湿,可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调节剂。
频繁接触洗涤剂、金属镍、橡胶等物质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手部红斑、丘疹伴渗出。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卤米松乳膏等强效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
过度清洁或长期浸泡水中会破坏皮肤角质层,导致水分流失和外界刺激物侵入。表现为手部皮肤皲裂、脱屑。建议减少洗手频率,使用温水和无皂基清洁剂,每次洗手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皮损处可能出现脓疱、结痂。需进行细菌培养确认,确诊后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同时配合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焦虑、睡眠不足可能通过神经免疫途径诱发湿疹发作,常见于长期熬夜或高压人群。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搔抓导致的苔藓样变。除常规治疗外,建议进行正念减压训练,必要时短期使用氯雷他定片控制瘙痒。
湿疹患者应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纯棉手套减少摩擦。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夏季出汗后及时清洁。若皮损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