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起泡怎么处理最快

8574次浏览

王海泉 主任医师

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艾灸起泡后需立即停止艾灸,避免摩擦或挤压水泡,小水泡可自然吸收,大水泡需无菌处理。

艾灸起泡通常由局部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组织损伤引起。若水泡直径小于5毫米且表皮完整,无须刺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可涂抹湿润烧伤膏促进愈合。水泡周围轻微红肿属于正常炎症反应,48小时内冷敷有助于缓解疼痛。避免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防止延迟愈合。

若水泡直径超过5毫米或表皮破损,需用无菌注射器从边缘穿刺抽液,保留疱皮作为天然敷料。穿刺后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覆盖无菌纱布固定。每日观察创面情况,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硬或发热,可能继发感染需就医处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起泡后应直接至烧伤科处理。

恢复期间避免沾水、抓挠及二次艾灸,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后续艾灸时需控制艾条距离与灸疗时间,局部感觉迟钝者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若反复出现起泡现象,可能存在艾绒过敏或体质不耐受,应改用其他中医外治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