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岐禄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心肺衰竭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方式治疗。心肺衰竭通常由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氧疗是心肺衰竭的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浓度至中浓度氧气,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者,需采用控制性氧疗,避免氧浓度过高导致呼吸抑制。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注射液、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片等。这些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时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避免加重心力衰竭。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无创通气通过面罩提供正压通气,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适用于呼吸肌疲劳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可选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植入三腔起搏器,协调左右心室收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最终治疗选择。需严格评估供体匹配度和受体适应症,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和排斥反应。
心肺衰竭患者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监测每日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