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房痛是怎么回事

4.42万次浏览

乔岐禄 主任医师

乔岐禄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哺乳期乳房痛可能由乳汁淤积、乳腺炎、乳头皲裂、乳腺导管堵塞、乳腺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哺乳姿势、使用药物、排空乳汁、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1、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汁分泌过多或排出不畅可能导致乳汁淤积。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硬块、皮肤温度升高。可通过让婴儿频繁吸吮、手动挤奶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若淤积严重可能发展为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2、乳腺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常见于产后2-3周。典型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热痛、发热寒战。需及时使用青霉素V钾片、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乳头破损、免疫力下降有关,治疗期间可继续哺乳以防止乳汁淤积加重。

3、乳头皲裂

婴儿衔乳姿势不当或过度清洁可能导致乳头皮肤裂伤。疼痛在哺乳时加剧,可能伴出血或结痂。建议哺乳后涂抹羊毛脂软膏保护创面,调整婴儿含接姿势使乳晕充分含入。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哺乳前需清洁药物残留。

4、乳腺导管堵塞

乳汁浓稠或文胸压迫可能导致乳腺导管阻塞。表现为乳房局部触痛性硬结,皮肤无明显红肿。可通过哺乳前热敷、改变喂哺体位(如橄榄球式)促进疏通。若48小时未缓解,需就医排除乳腺脓肿,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5、乳腺囊肿

激素变化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形成囊肿。通常为边界清晰的圆形肿块,伴周期性胀痛。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囊肿无须特殊处理,较大囊肿可在医生指导下行细针抽吸。哺乳期乳腺囊肿恶变概率极低,但需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哺乳期出现乳房疼痛需避免自行挤压或暴力按摩,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保持规律哺乳间隔,单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饮食注意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卵磷脂有助于改善乳汁粘稠度。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伴发热,或发现血性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表现,应立即至乳腺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