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甲型肝炎患者需采取消化道隔离措施,隔离期一般为发病后3周。主要方法包括单独使用餐具、避免共用餐具、分室居住、严格手卫生、排泄物消毒处理。
患者餐具须专用并单独清洗消毒,建议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餐具消毒后可有效灭活甲型肝炎病毒,防止通过唾液传播。家庭成员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
患者就餐时应与家人分桌进食,食物不可互相夹取。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共用餐具可能导致病毒经污染食物传播。患者剩余食物须妥善处理,不可给他人食用。
有条件时应安排患者单独房间居住,尤其需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分开。甲型肝炎病毒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分室可减少密切接触导致的传播风险。房间需每日通风并定期消毒。
患者及接触者需用流动水和肥皂规范洗手,特别是如厕后、进食前。甲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传播,正确洗手可清除手上90%以上的病原体。建议配备专用洗手液和擦手纸巾。
患者排泄物需用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再排放。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粪便中,1份排泄物需加入2份20%漂白粉溶液搅拌后静置2小时。卫生间马桶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甲型肝炎隔离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恢复期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帮助肝细胞修复。隔离解除后仍需避免剧烈运动2-3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家庭成员建议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感染,接触污染物时需戴手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