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静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内科
体寒脾胃虚寒可通过饮食调节、中医调理、适度运动、穴位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体寒脾胃虚寒可能与先天体质、饮食不当、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
脾胃虚寒者应选择温补性食物,如生姜、红枣、山药等,可煮姜枣茶或山药粥食用。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苦瓜、螃蟹等。日常可少量多次饮用温热的红糖水,有助于驱散寒气。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减少凉拌或生食。
中医常用艾灸神阙穴、中脘穴来温补脾胃,每周可进行2-3次。也可遵医嘱服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体质调理需长期坚持,可配合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冬季可考虑三九贴敷疗法改善虚寒体质。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阳气生发。每日可进行30分钟快走或瑜伽,运动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剧烈运动耗伤阳气,运动时间以早晨或午后为佳。长期久坐者应每小时起身活动,改善血液循环。
每日可自行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睡前用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促进脾胃运化。配合使用艾草精油进行穴位按摩效果更佳。注意按摩力度适中,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症状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小建中颗粒、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汤等中成药。西药可考虑复合维生素B片辅助调理。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注意观察药物反应。严重者需就医进行系统治疗,不可自行长期服药。
脾胃虚寒者需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季节交替时及时增添衣物。养成规律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思虑伤脾。冬季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有助于阳气潜藏。调理期间定期复诊评估效果,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方案。饮食应细嚼慢咽,每餐七分饱为宜,避免加重脾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