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慢性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长期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免疫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定期监测肺功能等。慢性哮喘通常与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反复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慢性哮喘的基础治疗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片有助于控制症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常与激素联用。使用这些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用于辅助平喘。严重发作时可能需要口服泼尼松片等全身激素。缓解药物应随身携带,但过度依赖可能提示控制不佳。
对于明确过敏原的哮喘患者,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改变疾病进程。该疗法需持续3-5年,适用于对尘螨、花粉等过敏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全身过敏反应,需在专业机构监测下进行。
识别并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过敏原。寒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等非特异性刺激也应规避。建议使用防螨寝具,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呼吸道感染期间需加强防护。
峰流速仪每日监测可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每3-6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包括FEV1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如ACT评分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症状日记记录发作频率和药物使用情况,为复诊提供依据。
慢性哮喘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散步,增强心肺功能。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食物。规范使用吸入装置,掌握正确的吸入技巧。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保暖,外出佩戴口罩。定期复诊评估病情,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出现症状加重或夜间憋醒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