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是中医对感冒的两种分类,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原则。风热感冒多由风热邪气侵袭引起,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流黄涕等症状;风寒感冒则由风寒邪气导致,常见恶寒重、流清涕、无汗等症状。
风热感冒通常因外感风热邪气或体内积热外发所致,多发于春夏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邪气引起,常见于秋冬季节或受凉后。两者虽同为外感病邪,但病邪性质截然不同,风热属阳邪,风寒属阴邪。
风热感冒患者常见高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鼻塞流黄涕、口渴喜冷饮、舌红苔薄黄等症状。风寒感冒则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为主要特征。
风热感冒脉象多浮数,反映体内有热邪;风寒感冒脉象多浮紧,提示寒邪束表。中医通过脉象结合症状可更准确辨别感冒类型,这对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风热感冒需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中成药可选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风寒感冒应辛温解表,多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中成药可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两者用药方向相反,误用可能加重病情。
风热感冒期间宜多饮水,食用梨、西瓜等凉性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风寒感冒可适量饮用姜汤驱寒,注意保暖避风。无论哪种感冒,均需适当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
区分风热与风寒感冒对正确用药至关重要。日常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特点,避免盲目用药。感冒期间应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胸闷等严重表现,建议及时到中医内科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平时可通过适度锻炼、规律作息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