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治疗沙眼

3.41万次浏览

周玮琰 副主任医师

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沙眼可通过日常防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防治,主要与卫生习惯、感染源接触、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1、日常防护:

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沙眼的关键,接触眼部分泌物后需立即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避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定期煮沸消毒。儿童集体场所需加强物品表面消毒,教育儿童勿揉眼。沙眼流行地区建议每3-6个月进行集体筛查。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选用四环素类眼膏、阿奇霉素口服或红霉素眼膏。重度感染者需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磺胺醋酰钠滴眼液。孕妇及儿童宜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周期通常为3-6周。所有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医嘱执行。

3、手术治疗:

出现倒睫时需行睫毛电解术或双行睫矫正术,严重睑内翻者需实施睑板楔形切除术。角膜缘干凹斑影响视力时可考虑羊膜移植术。手术宜在感染控制后实施,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

4、感染源控制:

沙眼衣原体通过接触传播,苍蝇可作为传播媒介。改造旱厕、完善污水处理可减少蝇类滋生。家庭成员出现症状需同步治疗,宠物携带病原体时需兽医介入。疫区水体消毒可降低环境病原体负荷。

5、并发症管理:

角膜血管翳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抑制新生血管,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氟喹诺酮类滴眼液。干燥性角结膜炎需配合人工泪液及维生素A补充。睑球粘连者需早期进行球结膜松懈术防止眼球运动受限。

沙眼防治需建立长期卫生习惯,每天用温盐水清洁眼睑可减少分泌物刺激,多食用胡萝卜、深绿叶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角膜修复。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出现眼红、异物感应及时就诊。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被褥每周晾晒,宠物定期驱虫。沙眼流行区域应每年进行眼部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