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高度近视一般无法完全恢复,但可通过科学干预控制进展并改善视觉质量。高度近视主要由眼轴过长导致,干预方式主要有佩戴矫正眼镜、角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定期眼底检查等。
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是基础矫正手段,能有效改善视力模糊症状。高度近视患者需选择高折射率镜片减轻镜片厚度,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落。建议每半年复查验光数据,及时调整镜片度数。
适用于角膜条件良好的患者,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常见术式包括全飞秒激光手术和半飞秒激光手术,术后需严格避免揉眼并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该方式不能逆转眼轴增长,需配合其他防控措施。
针对眼轴超过26毫米的进展性高度近视,通过植入加固材料延缓眼球后极部扩张。手术可降低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风险,术后需避免重体力劳动并定期进行OCT检查监测眼底变化。
将定制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替代眼镜矫正,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或角膜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眩光或夜间视力下降,需严格筛查前房深度等指标。该手术保留原有晶体,必要时可二次调整。
每半年需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重点关注视网膜变性和黄斑区病变。检查项目包括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测试,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可及时行激光封堵治疗。
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跳跃运动和高强度用眼,日常可补充叶黄素保护黄斑区。建议选择防蓝光眼镜减轻视疲劳,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警惕视网膜脱离等急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