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椎管内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
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和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如椎板切除术、椎体切除术等。手术需在显微镜或神经导航下精细操作,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完全切除或复发风险高的肿瘤,采用伽玛刀、射波刀等精确放疗技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良性肿瘤可延缓生长,恶性肿瘤可控制局部进展。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可能引起放射性脊髓炎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化学治疗多用于恶性椎管内肿瘤,常用药物包括顺铂、卡铂、替莫唑胺等。化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类型制定,通常需2-6个周期。治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对症处理。
靶向药物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如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生成,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用人群,疗效较化疗更精准,副作用相对较小。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多数可耐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通过激活T细胞攻击肿瘤,适用于部分恶性椎管内肿瘤。需评估PD-L1表达水平,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需每2-3个月复查MRI评估疗效,及时处理免疫毒性反应。
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脊柱不稳定。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如鱼类、鸡蛋、新鲜蔬果。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肢体功能锻炼,可尝试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MRI监测复发,出现肢体麻木或疼痛加重需及时就诊。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