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量不多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月经量少通常表现为经期出血量少于20毫升或经期持续时间短于2天,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紊乱、痛经等症状。
内分泌失调是月经量减少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长期熬夜、过度节食、肥胖等因素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导致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增生。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同时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
人工流产、宫腔手术或严重宫腔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子宫内膜变薄,月经量随之减少。这类患者可能伴有周期性下腹隐痛,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厚度不足5毫米。临床常用雌二醇凝胶、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改善内膜血流,严重者需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雄激素水平过高和排卵障碍,常出现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可能伴随多毛、痤疮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治疗可选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调节代谢和促排卵,同时需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均可影响月经量,甲减患者更常见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可能伴随怕冷、乏力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甲减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亢则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或丙硫氧嘧啶片,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月经量多可改善。
长期焦虑、抑郁或突然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月经量减少,这类患者通常有明确的心理应激史,可能伴有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轻症可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缓解,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氟西汀胶囊、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
建议月经量持续减少的女性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出血情况,包括经期天数、卫生巾更换频率等。日常可适量食用豆制品、坚果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避免过度节食和剧烈运动。若伴随严重头痛、视力变化或泌乳等症状,需及时排查垂体病变。40岁以上女性出现经量锐减应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