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孕妇胆汁淤积主要通过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结合血液检查判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需通过血清胆汁酸水平检测、肝功能检查等确诊。
皮肤瘙痒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症状,多出现在手掌和脚掌,夜间加重。瘙痒通常始于妊娠晚期,可能逐渐蔓延至全身。这种瘙痒与普通皮肤干燥不同,不会出现明显皮疹。建议孕妇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沐浴产品缓解不适。
约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通常在瘙痒症状出现后发生,程度较轻。尿液颜色可能加深呈茶色,粪便颜色变浅。这些症状提示胆汁排泄障碍,需及时就医进行胆红素检测。
少数孕妇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易与妊娠期正常反应混淆,若伴随皮肤瘙痒需警惕。进食油腻食物后不适感可能加重,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超过10μmol/L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该指标能敏感反映胆汁淤积程度,轻度为10-40μmol/L,重度超过40μmol/L。检查需空腹采血,异常结果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转氨酶轻度升高是常见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升高至正常值2-10倍。碱性磷酸酶在妊娠期生理性升高,需注意鉴别。肝功能检查应与胆汁酸检测同步进行。
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瘙痒应及时就诊,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感染。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穿着透气衣物有助于缓解症状。遵医嘱定期监测胆汁酸和肝功能指标,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密切配合产科医生进行胎儿监护,预防早产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