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什么意思

6.17万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不规则,导致心跳节律不齐的一种现象。窦性心律不齐可能由呼吸、情绪波动、药物作用、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呼吸影响:

呼吸是窦性心律不齐的常见原因之一。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这种与呼吸相关的心律不齐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为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2、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兴奋等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窦性心律不齐。这种心律不齐多为短暂性,情绪平稳后可自行恢复。长期情绪不稳定者需注意心理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3、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可能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使用此类药物时需遵医嘱,定期监测心电图,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可能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这类心律不齐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衰等。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治疗的关键,需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相应电解质。

窦性心律不齐的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绿叶蔬菜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