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怎么分型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室间隔缺损可根据解剖位置、缺损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分型。具体分型包括膜周部缺损、肌部缺损、流入道缺损、流出道缺损和混合型缺损。

1、膜周部缺损:膜周部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膜部,是最常见的类型。缺损通常位于主动脉瓣下方,可能导致主动脉瓣脱垂或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需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手术修补。

2、肌部缺损:肌部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肌部,通常较小且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定期随访。缺损较大时可通过介入封堵术或手术修补治疗。

3、流入道缺损:流入道缺损位于室间隔的流入道部分,靠近三尖瓣。缺损可能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出现右心衰竭症状。诊断后需根据缺损大小和症状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修补。

4、流出道缺损:流出道缺损位于室间隔的流出道部分,靠近肺动脉瓣。缺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血流动力学影响,必要时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5、混合型缺损:混合型缺损涉及多个解剖部位,缺损较大且血流动力学影响复杂。患者常伴有明显症状,需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常需手术修补。

室间隔缺损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量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变化,必要时进行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