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发热、里急后重感。
急性结肠炎最典型的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能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蠕动加快使水分无法充分吸收。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持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除感染性肠炎。
多表现为左下腹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末梢引发肠痉挛,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热敷腹部或服用解痉药物可改善症状,若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结肠黏膜溃疡形成后会出现粪便表面附着黏液或新鲜血丝,严重时可见暗红色血便。这与炎症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及杯状细胞分泌亢进有关。出现血便需进行粪便常规和肠镜检查,以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感染性结肠炎常伴随38℃左右的低热,若体温超过39℃可能合并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发热是炎症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表现为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直肠炎症刺激排便反射中枢导致肛门坠胀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假性腹泻。温水坐浴可缓解局部刺激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完善直肠指检。
急性期建议选择低纤维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蒸蛋、面条等半流食,每日少量多餐。恢复期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功能恢复,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环形按摩,每次10-15分钟。注意观察尿量预防脱水,若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长途旅行,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