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结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应用抗炎药物、免疫调节治疗、手术治疗等。
低渣低纤维饮食可减少肠道刺激,选择米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饮食。急性期需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普食,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能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临床常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需持续使用4-8周,与抗生素联用需间隔2小时服用。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轻中度结肠炎的首选,能局部抑制肠道炎症反应。重症患者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布地奈德泡沫剂局部给药。
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慢性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可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控制病情进展。
全结肠切除伴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适用于并发大出血、穿孔或癌变的重症患者。部分结肠切除术可用于局限性病变,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营养状况和储袋功能。
结肠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腹痛症状。冬季注意腹部保暖,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每周记录排便情况和体重变化,发现黏液脓血便加重或持续发热时需及时复诊。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复查肠镜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儿童及孕产妇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