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分流管感染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分流管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感染部位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分流管感染通常由细菌入侵、免疫力低下、术后护理不当、分流管材料问题、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分流管感染常由细菌引起,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万古霉素1g静脉注射,每日两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注射,每日三次。治疗周期通常为2-4周,需严格遵医嘱。

2、手术干预:若感染严重或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处理。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分流管取出术和分流管更换术。手术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术后需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和患者生命体征。

3、感染部位护理:感染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可使用碘伏或氯己定溶液消毒,避免局部受压或摩擦。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二次感染。

4、营养支持:感染期间患者免疫力下降,需加强营养支持。建议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类、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必要时可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5、心理疏导:分流管感染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需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定期复查感染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发热、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