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晚上失眠可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环境优化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紊乱、疾病因素、环境干扰、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白天补觉。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晚餐不宜过饱,可尝试温水泡脚或轻度拉伸帮助放松。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焦虑型失眠,通过学习睡眠卫生知识、纠正消极思维模式来缓解心理压力。冥想练习和呼吸训练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睡前进行10分钟正念呼吸可缩短入睡时间。
短期失眠可考虑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长期失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伴有抑郁症状者可联合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心脾两虚型失眠可用归脾汤加减,肝郁化火型适用龙胆泻肝汤。穴位按摩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每周3次艾灸百会穴也有助改善睡眠质量。体质辨证需由专业中医师完成。
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源。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支撑性枕头,必要时佩戴防噪耳塞。卧室仅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工作或娱乐。
长期失眠患者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可增加小米、香蕉、核桃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晚餐搭配200毫升温牛奶。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疗效,持续2周未改善需到睡眠专科就诊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