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脓肿可能由胆道感染、门静脉血行感染、全身性感染扩散、腹部外伤或肝脏邻近器官感染蔓延等原因引起,肝脓肿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手术引流、营养支持及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治疗。
胆石症或胆管炎等胆道疾病可导致细菌逆行至肝脏形成脓肿。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及黄疸。治疗需静脉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并结合胆道减压术解除梗阻。
腹腔感染如阑尾炎、憩室炎时,病原菌通过门静脉系统播散至肝脏。典型表现为寒战高热伴肝区叩击痛。需针对原发感染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经皮肝穿刺引流。
败血症或心内膜炎时,细菌经肝动脉到达肝脏形成多发微小脓肿。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需长程静脉抗生素治疗,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肝脏贯通伤或钝器伤后继发感染可形成局限性脓肿。表现为受伤后持续发热和肝功能异常。治疗需清创引流联合美罗培南等强效抗生素,严重肝损伤需部分肝切除。
膈下脓肿、胃穿孔等邻近器官感染可直接侵蚀肝组织。特征性症状包括胸腹放射性疼痛和膈肌刺激征。除抗生素治疗外,需手术清除原发感染灶并放置引流管。
肝脓肿患者康复期需注意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消耗,推荐鱼肉、蛋奶及大豆制品;适度步行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恢复体能;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复诊;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引流管护理需严格无菌操作;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控制以预防感染复发。建议每三个月复查肝脏超声直至病灶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