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怀孕初期流产迹象可能由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感染性疾病或外部创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黄体酮支持、抗感染治疗、手术清宫等方式干预。
约50%的早期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异常胚胎往往无法继续发育,表现为妊娠8周前的自然淘汰,通常伴随阴道流血和妊娠反应突然消失。此类情况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通过超声确认妊娠物是否完全排出。
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孕酮分泌不足是常见原因。母体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转变,可能出现褐色分泌物和轻微腹痛。需通过血清孕酮检测确诊,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或地屈孕酮片进行支持治疗。
子宫纵隔、黏膜下肌瘤等结构问题会妨碍胚胎着床。子宫腔形态异常可能导致着床部位血供不足,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腰酸和下腹坠胀。宫腔镜检查和三维超声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弓形虫、风疹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绒毛膜炎。发热伴脓性分泌物是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需做TORCH筛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确诊后需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配合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
腹部撞击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胎盘剥离。突发剧烈腹痛伴随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就医,超声检查可见宫腔积血。完全流产需行清宫术,不全流产可选用米非司酮配合缩宫素治疗。
出现阴道流血时需立即卧床并垫高臀部,避免提重物和性生活。饮食宜补充维生素E与优质蛋白,如鱼肉、蒸蛋和黑芝麻糊。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监测基础体温变化。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腹痛超过2小时,必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