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和类风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由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关节炎症;类风湿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
痛风源于长期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高嘌呤饮食、肥胖、酗酒等因素可能诱发。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感染等引发的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慢性炎症和关节破坏。
痛风典型表现为突发单关节剧痛,常见于大脚趾基底部,伴有红肿热痛,症状通常在几天内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多表现为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胀、晨僵,症状持续超过6周,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关节畸形。
痛风诊断需结合血尿酸检测和关节液穿刺查尿酸结晶,双能CT可辅助诊断尿酸盐沉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包括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检测,配合X线或MRI观察关节侵蚀性改变。
针对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保持关节适度活动,可尝试水疗等低冲击运动。两种疾病均需遵医嘱规范用药,痛风常用别嘌醇、非布司他降尿酸,类风湿关节炎需使用甲氨蝶呤、生物制剂等控制免疫反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对疾病管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