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训练、学校教育调整、心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应用行为矫正技术改善注意力分散与多动行为,包括正强化训练、行为契约法和代币奖励系统。临床常用结构化任务分解法,通过短时高频任务训练延长专注时间。环境调整如设置安静学习区、减少视觉听觉干扰源可辅助行为管理。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托莫西汀适用于核心症状明显者,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中枢兴奋类药物如可乐定贴剂可用于合并抽动症患儿。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及生长发育指标。
家长需掌握一致性管教原则,采用清晰指令与即时反馈。建立规律作息表,将大任务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亲子共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如平衡木、球类游戏,每周3次以上有助于神经发育。
教师应采用分段式教学法,每15分钟转换活动形式。座位安排远离门窗,允许使用压力球等无害释放工具。个性化教育计划需包含额外作业时间、口试替代笔试等适应性调整。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儿识别冲动信号并建立暂停策略。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改善同伴关系。团体治疗能提升情绪表达能力,沙盘游戏等投射技术适用于低龄儿童。
日常需保证富含锌铁的海产品、动物肝脏摄入,限制人工色素及高糖饮食。每日6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跳绳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避免电子屏幕暴露,教养过程中避免过度批评,强调优势强化而非缺陷纠正。建议每3个月评估一次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