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可能由骨内压增高、微骨折、滑膜炎症、血管栓塞、骨质缺血等原因引起,常见于髋部钝痛或放射至膝关节。
股骨头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髓腔压力异常升高,刺激骨膜神经产生持续性胀痛。早期可通过减轻负重、使用拐杖分散压力改善,若进展需行髓芯减压术缓解症状。
坏死区骨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小梁微小断裂,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减轻的间歇性疼痛。限制跑跳等冲击性运动,配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促进骨修复。
坏死病灶释放炎性介质引发髋关节滑膜充血水肿,产生深部酸痛伴晨僵。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控制炎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能润滑关节。
营养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供血不足,引发夜间静息痛。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改善循环,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明确血栓病例。
动脉供血中断引发骨细胞凋亡,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关节活动受限。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浓度,严重病例需考虑带血管蒂骨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
日常需避免饮酒及激素类药物,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补钙和维生素D维持骨密度,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疼痛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跛行时应尽早就医,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坏死分期,早期干预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