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由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缺氧、感染、遗传因素、高浓度氧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
1、视网膜异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关,血管异常增生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病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需通过眼底检查确诊。治疗上,轻度病变可通过定期观察,严重者需激光光凝术干预。
2、缺氧影响: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全,常伴有缺氧症状,缺氧会抑制视网膜血管正常生长,导致病变。病变可能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或水肿。治疗上,需改善供氧条件,必要时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3、感染风险:早产儿免疫系统较弱,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病变可能伴随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上,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同时进行眼底监测。
4、遗传因素:部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可能表现为家族性发病。病变通常进展较快,需早期干预。治疗上,可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
5、氧疗副作用:高浓度氧疗虽可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但可能抑制视网膜血管生长,导致病变。病变可能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收缩或异常增生。治疗上,需严格控制氧疗浓度,病变严重时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需注重眼部卫生,避免强光刺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促进视网膜健康。适当进行轻柔的眼部按摩,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