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不同,前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未出现明显肝脏损害,后者则已发展为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抗病毒治疗、心理疏导、疫苗接种等方式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接触乙肝病毒等因素引起。
1、定期监测: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病毒复制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诊治。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建议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鱼类、豆制品等。
3、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复制活跃或肝功能异常的携带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0.5mg/次,每日一次、替诺福韦酯片300mg/次,每日一次、拉米夫定片100mg/次,每日一次等。
4、心理疏导: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可能会对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参加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疫苗接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病毒传播。同时,携带者本人也需定期检查抗体水平,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若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