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有抗体后通常不会被传染,但仍有少数情况可能发生感染。抗体水平、病毒变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可能影响保护效果。
1、抗体水平:乙肝抗体滴度是衡量保护效果的重要指标。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保护作用可能减弱。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接种加强针,可维持有效保护。
2、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现有抗体无法识别。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可能突破免疫防线,增加感染风险。持续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3、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抗体保护作用可能降低。这类人群需特别关注乙肝感染风险,必要时采取额外防护措施。
4、暴露程度:高浓度病毒暴露可能突破抗体保护。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5、其他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可能影响抗体保护效果。老年人、女性及特定基因型人群需更加注意乙肝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定期体检,监测抗体水平,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避免接触乙肝患者血液、体液,使用安全套,可进一步减少感染机会。